曹操在年轻时曾试图征召司马懿为官,但司马懿却坚决推辞,拒绝了曹操的邀请。这一行为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,值得我们深入探讨。据史书与司马懿的个人传记记载,司马懿年少时抱有忠诚于汉室的志向,因此,他并不愿意加入曹操的阵营,选择了拒绝。曹操发现司马懿心向汉室后,遂下令强行征召,甚至威胁如果司马懿再度拒绝,就将其捉拿归案。面对如此强硬的态度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,司马懿无奈之下只得接受了这次征召。谁能想到,若干年后,这位曾被曹操强行招揽的年轻人,竟然最终篡夺了曹家的江山,这一变故令人唏嘘不已。
许多学者在解读这段历史时,既觉得充满讽刺,又感到困惑。曹操为何如此重视年轻的司马懿,甚至亲自出手强制征召他?并且,曹操早年便察觉到司马懿有着“狼顾鹰视”之相,为什么他不将其彻底除掉,而是让他入朝为官呢?这一切,实际上与司马懿的家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01 司马懿的家世背景
司马懿的祖上具有显赫的历史地位。司马懿的曾祖父司马卬,曾在秦末时代是十八诸侯之一,并与项羽共同攻入函谷关,后来被项羽封为王。然而,刘邦崛起后,司马卬选择投降刘邦,并在彭城之战中英勇战死。自汉朝建立后,司马懿的家族因司马卬的殉国而受到汉朝的优待,得以在河南温县扎根生息,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司马家族势力逐步扩展,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凭借军功官至征西将军,而司马懿的曾祖父司马量则升任豫章太守,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也在京兆尹的位置上担任重要职务。
展开剩余65%在曹操初入仕途时,司马防正好在京城任职,因此两人有可能是上下级关系。值得一提的是,司马防曾经推荐过曹操,算是曹操初期的恩人。然而,随着汉朝中央逐渐衰落,司马家族的权势也逐步减弱。曹操迎接汉献帝至许县后,司马家族不得不随曹操的安排行事。这表明,司马家族在当时的东汉贵族中地位非凡,特别是在河内郡温县一带更为显赫。若司马家族早些与曹操结盟,或许能成为曹魏政权的坚实基础之一。
02 司马懿为何最初不愿应召?
公元201年,年仅23岁的司马懿被州郡举荐为河内郡的上计掾。曹操得知此事后,便有意将其招入自己的官署。对于曹操而言,可能是出于对司马防推荐之情的回报,然而对于司马懿来说,这时接受征召并非明智之选。那时,官渡之战刚刚结束,尽管袁绍被打败并撤回北方,但袁氏家族仍控制着四州之地,实力仍然不容小觑。曹操虽然已经掌控了汉献帝,但当时的局势仍然不稳,外界对其能否稳住北方局面充满疑虑。
司马家族所在的河内郡正处于袁曹两大势力的夹缝之中。如果司马懿此时应召,就意味着司马家将站队支持曹操。而一旦袁绍恢复实力,司马家势必面临灭顶之灾。此外,司马家族在董卓掌权时曾经历过一次政治失误。当时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未能及时撤离长安,被迫在董卓麾下任职,导致司马家族声誉受损。因此,司马家族对选择站队极为谨慎。对于许多古代大世家来说,乱世之中只要能保全自身,就有足够的实力在局势明朗之后做出选择。因此,司马懿及其兄长司马朗都在这一时期拒绝了曹操的征召。
03 司马懿为何最终入朝?
到了公元208年,赤壁之战前夕,曹操几乎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,局势已经不容司马懿继续保持观望态度。为了巩固北方的统治,曹操不得不要求各地豪族世家派人入朝为官。因此,他再次下令强制征召司马懿,任命其为文学院官员。虽然这个职位并不显赫,但它代表了司马懿向曹操效忠的态度。同样,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也被召为丞相府丞相主簿。司马懿接到强制性命令后,不得不前往赴任。
入朝后,曹操逐渐发现司马懿有着“狼顾鹰视”的眼神,心中不免产生警惕,原本不打算再次重用司马懿。然而,随着司马懿与曹丕的关系逐渐密切,司马懿成为曹丕的重要支持者,每当有争议时,曹丕总是挺身维护他。加之司马懿恪尽职守、废寝忘食地工作,曹操最终放下戒备,放心地让司马懿继续在朝中任职。即便在曹操去世后,司马懿依旧没有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。
当曹丕继位后,由于司马懿在曹丕早期的支持,获得了重要职位,从而开启了他的权臣生涯。倘若曹操当年能够预见到未来的局面,想必会对当初强制征召司马懿一事深感懊悔。
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,在动荡的时代里,任何看似平凡的决定,都可能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关键。
发布于:天津市扬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